我國巖棉保溫板制造業起步較晚,國人對巖棉的認識度不高,直到2010年11月,上海11.15特大火災發生后,巖棉優良的防火保溫的特『生才被社會認可并大力推廣,同時公安部頒布了公消字[2011]65號文件關于《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》的通知,規定要求建筑外保溫材料防火等級必須達到A級,作為防火等級達到A1級的巖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,國內很多大型項目因采購不到相應的巖棉而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誤,同時也推漲了市場上巖棉價格。在當時情況下,豐厚的利潤及廣闊的市場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,2011年到2014年間,國內有近30條生產線開始陸續投入生產,但近年來受國內經濟大形勢下滑的影響,房地產行業的回落,加上因巖棉產能不足而被迫放開的防火等級B級的材料市場,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在不斷提高,并呈現出以下特征。
1 巖棉制造行業的進入壁壘提高
為加快巖棉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盲目擴張,保護生態環境,推進節能減排,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水平,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,工信部于2012年制定《巖棉行業準人條件》,大大提高進入門檻,同時,因巖棉制造行業相對一般制造業,能耗相對偏高,故江浙滬等發達省市原則上已不審批此類項目,故對巖棉制造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。
2 部分不規范巖棉生產企業被相關部門責令關停
在2010~2012年間,在市場對巖棉迫切需求的情況下,有部分投資者為達到快速賺錢目的,違規上項目,前期沒有通過環評及環保部門審批,而匆忙上馬的項目目前在逐漸清理中,上海就有3條生產線因未通過環保審批而上馬,被環保部門責令在2015年停止生產。特別是河北這個重災區,光2013年就關停近百家小作坊企業,對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。
3 巖棉制造企業的優劣開始二極分化
建筑外墻保溫涉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,為加強對建筑用巖棉質量的管理,2011出臺實施的GB/T 25975—2010外墻外保溫對巖棉的要求標準,使早先的礦棉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無法上墻,也遏止了眾多小型巖棉生產企業的不良產品進入建筑巖棉領域。使建筑類高端巖棉制品的需求保持了良態發展,也為優質的巖棉生產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。